第三三九章 巧妙的升级方法(第1页)
李德贤又问了一下关于保存的问题。 秦长青也一一解答,但剩下的就是种白菜的问题了。 在大唐,别看缺少绿菜,可大白菜是没人吃的菜,现在基本已经没人种了。 白菜这东西好,和土豆一样,放在地窖里就可以保存。而且冻白菜和晾干的白菜,又是一种风味,最重要的,可以腌制。 秦长青随后一拍胸脯,种吧,我能保障白菜的销量。 要知道,秦家庄可是有番椒和各种调料的,想做辣白菜和酸菜,那是分分钟的事情,到时候肯定也会风靡长安城,根本不愁销路。 更何况,大冬天的,不吃白菜吃什么 等秦某人做出来粉条,白菜炖粉条肯定会受百姓欢迎的,民以食为天,老百姓才是大唐消费的主体。 经过秦长青这么一说,众人心里也有底了。 李德贤起身告辞,带走了一队羽林卫,留下一队看护暖棚。 孔颖达、周桦骢、杜正伦、段伦三人到了秦家庄,看到全民大团结的场景,彻底惊为天人。 我说长安城外的难民怎么都没有了,原来被长青搞来做工了 周桦骢一脸激动,伸手一指农间的耕牛,快看,一头牛就能拉犁杖吗是我眼花了吗 孔颖达和杜正伦也是顺着周桦骢手指的方向看过去,脑袋里全都是问号。 这玩意儿有啥大惊小怪的,工部一大堆呢,叫贞观犁。 段伦在工部任职,自然见过,工部现在做了足足三千多把犁杖,只等着大司农卿郭怀仁上奏朝廷普及呢。 四人走近田间,对着壮汉招招手,壮汉停下牛,手扶着犁杖看过去,四人的穿着打扮都十分高贵,自然不能懈怠。 小的牛二,见过几位贵人。贵人可是来找秦相公的 嗯对。周桦骢点点头,指了指周围翻开的土地,牛二,这一片翻开的徒弟,有四十多亩了,都是你的 是的呢。 牛二一脸自豪,以前啊,一家种十几亩地都很难。可谁让咱是秦家庄的庄户呢,今年家家都发了新的犁杖,家家都有耕牛。 我们一家七口,种四十多亩地虽然辛苦点累一点,可不能看着地荒着。 秦相公说,这块地全都给我了,我还准备雇个短工。秦相公说,我们将来也有机会雇长工呢。 这就是新犁杖周桦骢开始上下打量犁杖,暗暗称奇。 这都不算什么的。 牛二飘了,绝对飘了,小清河边上还有水车呢,以后再也不怕干旱了,只要河里有水,就能灌溉农田。 不远处,是有一个大轮子,可谁都没过去,不光是因为远,还因为他们看到了羽林卫。 几年是个收成年,多种点粮食好啊。 周桦骢对牛二又确认了一下,家家户户都向你这样吗 那肯定的,现在很多人都像迁来秦家庄呢,可地方就这么大,被秦相公给拒绝了,说是…… 牛二思索了一下,一拍大腿,对了,想起来了。秦相公说,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,我们就是一部分人之一。 好,你先干活,我们再去前面转转! 四个人在田间转了一圈,就赚到了蔬菜大棚的位置,立刻被羽林卫拦住。 清河公主殿下有令,靠近暖棚,斩! 周桦骢立刻掏出自己的印信,本官乃长安县令周桦骢! 周大人见谅,公主殿下下的是死命令,就算是国公来了,也不能进! 好了,咱们别为难他们了,去私学转转吧。 孔颖达来这里的目的就是看看私学的,现在不仅老李在他面前吹秦长青,杜正伦、段伦也开始吹捧,就必须要见见真章了。 私学的位置很好找,清华书院四个大字,写在了牌楼上。 孔颖达看到之后,倒吸了一口凉气,这字……写得妙啊! 杜正伦和段伦也看过去,纷纷震惊,足矣自称一派了! 周桦骢咧咧嘴,一脸尴尬,不瞒三位大人,这四个字……周某自愧不如! 进入了私学院内,立刻有私学的先生走过来,对着四个人施礼,看到周桦骢、段伦和杜正伦到没什么,看到了孔颖达之后,险些一跟头栽倒在地上。 孔师,您怎么来了私学先生,重新对着私人施了师生礼。 你认识我孔颖达一愣。 孔师,学生名叫陈宵贤。早些年在孔府书院,有幸见过孔师一面! 既然去过孔家的书院,为何没人举荐你做官 孔颖达知道,去过他们家书院的,只要是有大才之人,都会被举荐为官的。 孔师,学生才疏学浅,在书院考试的时候,勉强及格。教人识文断字还行,要说做官……学生是万万不能的,不能出去给孔府抹黑! 这么说,你是在这里教书孔颖达又问。 是的,承蒙秦相公不弃,学生现在是书院的管事。秦相公钦点,让学生传授学子《三字经》和《诫子训》。 《三字经》《诫子训》这是什么书籍 孔师,三位先生,里面请,办公室内有成品书籍。 四个人疑惑的时候,陈宵贤带着私人到了办公区。 办公区有茶桌,坐下之后,陈宵贤点了炭火,烧了水,每人倒了一杯茶。 随后,取来《三字经》和《诫子训》。 四个人看完之后,比老李看得时候都震惊,孔颖达更是一把抓住陈宵贤的手腕,这是何人所写 就是秦相公写的。 陈宵贤最开始没打算来教书,是秦长青用着两本书给拐骗来的,以前陈宵贤可是大户人家的教书先生,也是长安城里面,口碑最好的。 这…… 孔颖达呢喃自语,先是《百家姓》,现在是《三字经》和《诫子训》!一代宗师之名,秦长青当之无愧。 孔家人都高傲,能入他们法眼的人很少很少,孔颖达有这样的评价,也是大出其余人的意料之外。 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,你们帮我参谋参谋,如何 三人听闻,纷纷点头。 可听完孔颖达说出来的想法之后,手里的茶杯,全都掉在了茶桌上。